股权激励不只是激励,从管理心理上来看是押金和投名状。除非员工怀有一颗非常感恩的心,而且你对他非常了解,否则不要轻易赠送股权,哪怕老板借钱给员工来买都没问题。
分开阐述,我们主张“卖”比“送”好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:
双向激励
如果我们是送给激励对象,激励对象没有花钱,将来他只有可能收益,不可能有损失,他不可能把自己投的钱亏进去,这样的话激励效果就只有胡萝卜的效果,没有大棒的效果,把一个双向的激励变成了单向激励,这个激励效果就会打折扣。
损失厌恶
心理学家认为,我们人类都是天生的损失厌恶型,什么意思呢?就是等量的收益带给我们的快乐,远远不如等量的损失带给我们的痛苦更长更强烈。
比如说我今天捡到了500块钱,我可能会高兴一阵子,但是如果我丢掉了500块钱,我可能要难受很长时间。人类大抵如此。什么原因呢?心理学家认为,在我们人类历史生存条件下,损失带给我们的麻烦非常大。
再举个例子,我原来有5只羊,后来我又意外获得了5只羊,但是另外的这5只羊给我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,它只是让我吃得更饱了吃得更撑了,但是如果我丢了5只羊,那问题就大了,我没东西吃了,我接下来要忍饥挨饿,可能会因此送命。
损失对我们的影响非常之大,所以呢,规避损失给我们的动力可能要远远大于攫取利益的动力。
所以如果说我们把股份送给员工,就把规避损失的动力的作用取消了,这个对我们激励效果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。
筛选作用
设身处地想一想,假如我们是激励对象,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愿意出钱买股份?
基本上来讲,我们对公司有信心、对老板有信心、我们对事业有决心,这些人才是能够和我们同甘共苦、同舟共济的人,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应该绑定到我们的船上一起扬帆远航的人。
如果他不愿意投钱,可能说明,起码现在还不是一个对他激励的合适时机。所以收钱具有筛选的作用。
当然也有人说,作为激励对象,特别想参加股权激励,但是现在就是没钱怎么办?这也是有很多的方案可以解决的,比如:
可以把激励方案改成分期分批,把一个萝卜切成一片一片慢慢给他,慢慢地让他解决资金的问题;
可以把他的奖金或提成扣一部分慢慢付;
可以公司直接借款给他,同时算利息,并约定:我借给你,将来如果你做得特别好,业绩翻番,表现非常好,对公司的贡献非常大,我这个借款可以免除,不用你还了。
这样则又增加一层激励效果,比一开始白送高明了很多。所以我们主张激励股份最好由员工来买,如果没有钱可以借,不要现在就白送。当然实践中也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可能需要例外考虑。
不患寡而患不均
在分配上一个人20%,其它两个人5%,虽然20%的人贡献很大,但是其他两人会不服气,可能第一个人碰巧负责的区域好,其他两个区域基础不好,做出成绩更不容易。
在分配上一定要平衡,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设置股权激励的股权池,等业绩达到一定程度后兑现。
此外,每个人基础不一样,每个人可以先给等额的股份,每个人根据业绩的涨幅有权利去买不同的份额。
通俗来说,开公司和结婚差不多,无非是结婚只能跟一个人结,开公司可以跟很多人在一起。
而股权分配和过日子一样,大家把钱扔到碗里,每个人都有权力为了这个家去做经济上的支出,赚来的钱再大家一起分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