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险营销话术有哪些,3大常见话术揭秘?
大多数人都熟悉保险。毕竟中国有5000万人做过保险代理人。找一个没买过也没听说过保险的家庭,其实很难。
然而,保险代理行业门槛低、培训快的问题由来已久。很多人加入后没有学到别的东西。听了一大堆营销的话,要么自己买了一堆保险,要么把身边的人也拖进坑里。
其实市面上大部分保险都不适合普通人,但是在保险公司的话术包装下却特别好看。所以今天我就来揭秘一下保险公司常用的三种营销话术,防止你伤了钱包,失去保障。
手法一:“一份保单保三代,年化收益X分!”
每年保险公司都会推出开门红年金保险产品,在11月至次年2-3月的“开门红”期间,代理人的朋友圈更是热闹非凡。
很多人用“财富传承”、“专属账户”“高收益、高价值的条款把投保人吓得稀里糊涂,最后为了收益而奔波,投保。
实际情况:
朋友圈的宣传通常用的是示范收入,不一定有。
如果真的想投资保险理财产品,就要多关注结算利率和保本利率。前者通常在保险公司官网公布,是客户实际得到的利率;后者是与保险公司约定的保证收益。
所以实际情况往往是:宣传中6%,实际收益4%,保证收益2%。
夸大收益是非法销售年金保险的重灾区,一定要多加重视。另外,保险配置的原则之一是“先保障,后理财”。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,在购买理财型保险之前,最好配置合适的保险产品,比如重疾险、意外险等。
话术二:确诊了就可以交钱/可以报医药费。
很多卖重疾险的代理人喜欢宣传“确诊即赔”,告诉消费者只要得了合同约定的疾病就可以获得赔偿。
百万医保也容易造成误解:很多消费者认为只要是医疗费用,医保就可以报。其实理赔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注意的,但是代理人只会选择好的地方说出来。
实际情况:
重疾的理赔是有条件的,必须满足疾病定义的要求才能赔付,不是“确诊就赔”那么轻的。真正的常见病行业都统一监管了,各家都一样。至于其他疾病,其实差别不大,确诊了也不可能是某个家庭出钱。
百万医保理赔似乎没有门槛。其实有一些情况是不在保障范围内的,比如没有在指定医院就诊,没有达到免赔额,患者的疾病是过去的疾病或者有免责条款保障。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不赔付,所以大家看病要注意医院,投保要看清免责条款。
演讲技巧三:“生过病没关系,没住院就好”
很多保险在购买前都需要告知健康情况。如果有病史,投保人一般会比较谨慎,但有时候业务员会告诉客户,只要不住院就没关系。直接打勾就可以了。
通常情况下,客户对自己缺乏了解,业务员说到做到是很自然的。但是,到了真正理赔的时候,事情就没那么顺利了,到那个时候,业务员可能已经走了。
实际情况:
对于有问题的案件,保险公司会进行严格的理赔审核。每个人的病历、诊断记录甚至体检报告都可以作为理赔时的依据。不要冒险。
如果被保险人有既往病史,未能如实告知,极有可能被拒赔。
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健康告知环节,并不是说不住院就可以检查的。只有如实填写健康问卷,保险公司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风险,决定是否承保以及如何承保。
健康告知可以说是保险最重要的部分。如果你不确定怎么做,或者中介直接说不用管,建议你跟更专业的人确认一下,或者寻求帮助。
总结:
这是三个常用词。其实行业是不断发展的,销售行为也是不断规范的。这些套路相对来说不那么好用,也不常见。
但是套路不会被砍掉,老套路不行了还会有新的。所以大家在买保险之前一定要适当做一些功课,不要听信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