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商业模式策划 品牌策划 招商策划 营销策划 合作案例 新闻中心 关于
17716130683
TOP
舌尖上的温度与情怀——「老巷味」小吃品牌故事策划方案

舌尖上的温度与情怀——「老巷味」小吃品牌故事策划方案舌尖上的温度与情怀——「老巷味」小吃品牌故事策划方案

一、品牌基因:三代人的烟火传承

「老巷味」始于1948年上海弄堂口的一辆木质推车。创始人陈阿婆用一碗手工馄饨,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温暖了整条街坊。第三代传人陈立明将祖辈的配方数字化封装,却始终坚持凌晨四点现熬骨汤的传统。品牌以“守旧不守成”为核心精神,保留30%古法工艺,创新70%标准化流程,让记忆中的味道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。

二、情感锚点:一勺热汤里的城市记忆

每家门店特设“时光调料台”,陈列着不同年代的搪瓷碗、粮票复制品和黑白老照片。消费者扫描碗底二维码,可听到老顾客录制的故事音频——1985年在摊前求婚的王伯、每天用铝饭盒打包的纺织女工……这些具象化的情感载体,将单次消费转化为持续的情感投资,复购率提升至行业均值2.3倍。

三、产品哲学:慢食快时代的对抗宣言

主打产品“三小时鲜肉包”坚持现制现售,透明厨房里师傅们揉面的节奏成为品牌标志性表演。通过“等待经济学”策略,将制作过程转化为价值感知:顾客手机扫码可实时查看面团发酵进度,等待超30分钟赠送祖传酱菜试吃装。反效率化运营反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,单店日均客流量达500人次。

四、空间叙事:水泥墙里的温度革命

门店设计采用“新旧对冲”理念,工业风水泥墙面上嵌入老灶台残片,扫码点亮墙面的AR火苗特效。定制长桌嵌入LED屏,实时播放全国各分店的制作实况,创造“千店同温”的仪式感。收银台改造成祖母辈的樟木箱造型,找零时附赠手写温度卡,记录当日汤锅中心温度与主厨心情指数。

五、传播策略:故事颗粒度的精准爆破

建立“巷味档案馆”线上社区,用户上传自家老食谱可兑换新品试吃券。抖音发起#翻糖老巷味#挑战赛,用3D打印技术复刻用户记忆中的童年小吃。与在地文化IP联名推出“消失的早点”系列,如重现1980年代上海老虎灶烤制的粢饭糕,单款产品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.2亿次。

六、可持续生态:商业向善的闭环设计

每售出10份传统小吃,资助1位非遗手艺人的技法传承。开发“边角料盲盒”,将制作余料制成宠物零食,扫码可见节约的粮食克数。发起“巷味守护者计划”,邀请消费者认领濒临失传的地方小吃技艺,品牌提供标准化改造支持,已有37款区域特色小吃通过该计划获得新生。

从蒸汽氤氲的巷口推车到智能温控的中央厨房,「老巷味」用76年时间证明:真正的品牌壁垒不是秘方锁在保险柜,而是把人间烟火熬成值得代代相传的故事。当机械臂与老面杖在厨房共舞,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迭代,更是一个民族味觉记忆的数字化永生。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最新案例